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子女而言是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很多时候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什么时候赡养老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赡养老人在一般情况下是指父亲达到六十周岁,母亲五十五周岁。
赡养费通常情况下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须的生活费用,并且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给予物质上的费用帮助。
子女没有履行赡养的义务时,没有劳动能力的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三: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 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个方面。
(一)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者租赁关系。老年人的自有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二)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三)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人不得因老年人的婚姻变化而消除。
(四)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各方面给予扶助。当年老、体弱、病残时,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一是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一美德在农村却逐渐淡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形成敬老养老的良好道德风尚,彻底铲除滋生不赡养老人现象的土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村民赡养老人的法律意识。各级组织要相互配合,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使有关赡养的法律规定在农村普及,使权益受到侵害的老年人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对于依赖子女赡养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赡养方式来说,改革滞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疑更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发现有关家庭赡养纠纷出现及时调处,将赡养纠纷解决在最初阶段。各基层调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应立足于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认真做好赡养问题的调处工作,发现问题多做调解,及时处理,帮助老人尽快解决赡养问题。同时,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应进行批评教育,对村民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基层法院的派出法庭处理农村赡养纠纷案件时,应对农村赡养纠纷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生活困难的,给予司法救济。在审理过程中,做好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争取调解结案,为老人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目的。人民法院应尽量到纠纷发生地巡回办案,扩大办理赡养纠纷案件的社会效果。同时,对于已经审结的赡养案件,要从维护当事人利益出发,用足法律规定的强制措施,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各部门密切协作,多策并举,运用法律手段遏制农村赡养案件多发的势头,营造农村良好的法制环境。
以上就是法书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什么时候赡养老人的相关知识,赡养老人在一般情况下是指父亲达到六十周岁,母亲五十五周岁。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书网,我们会有专业的为您解答疑惑。